教改,無減壓? 快樂學習才是教育所在

教改,無減壓? 快樂學習才是教育所在

12年國教即將正式上路,面對高達75%的免試入學率,有學生認為讀書不重要,因而終日沈溺於網路遊戲。也有中段班學生認為特色招生考不上、免試入學碰運氣,進退皆難。日前,山達基教會志工講師受邀至高市鳳山區一所國中提供演講,呼籲青少年快樂在於從事有價值的活動,有目標就有希望,切勿自我放棄。

父母為了孩子有朝一日晉級人生勝利組,不斷探尋讓孩子更會讀書的方式。不過面對白天學校、晚上補習的生活,學子早已對學習感到疲乏。免試入學到來,不少學生卻誤以為不用讀書而樂觀其成。

講師黃麗影認為正處於探索期的國中學子,對於價值觀的判定較為模糊,常以錯誤的方式尋求快樂。部分青少年為了逃避課業壓力,寄情於電玩遊戲、網絡社群,甚至通宵未眠,本末倒置。幫助這些學生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拾他們對快樂的認識及道德規範的認同。黃講師建議家長多陪同學子從事戶外運動,除能讓青少年精力更充沛,也有助於生活作息更規律。

黃講師表示,有些學生無法長時間閱讀,不妨讓他們多外出探索,找到興趣所在。人道主義者L. 羅恩 賀伯特曾言:「投入池中的小石子,激起的漣漪可以擴展到遙遠的彼岸。」每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不論教育制度如何改變,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依然是教育的重點所在。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

 


教育制度變變變 12年國教霧煞煞? 親職專家強調:家庭教育更重要

教育制度變變變 12年國教霧煞煞? 親職專家強調:家庭教育更重要

國教大改,會考、特招考,到底哪個更適合自己的孩子? 親職教育專家洪敏超表示,不論教育制度如何改變,孩子需要大人的愛、支持與幫助是不變的。日前,屏東縣新園鄉一所國小舉辦班親會之際,邀請講師洪敏超,為近100位家長說明如何和培養健康快樂的小孩,獲得家長大力激賞。

12年國教明年即將上路,許多父母親與孩子將會面臨更多的選擇性及不確定性,這令人感到憂心,尤其家長更為擔憂。他們害怕孩子在學習跟不上進度,且不知從何幫助他們。

洪講師提到今日的孩子是明日的文明,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在不傷害孩子的情況下教導他們且尊重他們。孩子們只是尚未完全成長的男人或女人,學習會示意孩子與溝通,將能夠處理孩子犯錯背後的真正原因。演講後,當場有一位60多歲的奶奶向講師表示,這些資料讓我受用無窮。之後我有更多方法來教導令我頭痛的小四的孫女,並且協助即將面臨12年國教的孫子。

協助辦理本活動的山達基教會活動負責人許謹麗小姐會後表示,美國教育專家L. 羅恩 賀伯特在其著作《快樂之道》一書中提到父母養育不當,將會造成許多悲哀,甚至使自己的老年歲月困難重重。因此,盼望家長多傾聽孩子的聲音,和他們成為朋友,才能真正幫助下一代成長。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

 


高市民眾響應世界清潔運動  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

高市民眾響應世界清潔運動 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

日前環保署提出,限制塑膠袋政策擬將擴大管制對象及取消塑膠袋厚度引發爭議,卻有民眾認為,買商品需自備購物袋不親民。近日,高市有民間環保團體,結合社區民眾發起掃街活動,希望人們重視「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由個人開始保衛環境。

台灣地理獨特,曾被贈與「福爾摩沙」之美名,也因名勝景點、夜市休閒,成特殊文化為台灣增添觀光效益。不過觀光地點常見塑膠袋、塑膠杯、免洗筷等垃圾被隨意丟棄,造成不良觀感,影響觀光者的遊玩好心情。

此次民間團體快樂之道基金會、山達基教會,聯合高雄市前金社區居民共同捍衛環境整潔,響應統一好鄰居文教基金會所發起的活動—「清潔地球 環保台灣」。目標為路邊巷口上不易分解,卻常堵塞排水口的塑膠垃圾。參與志工多數全家出動,不畏烈陽曝曬,當地民眾十分喜歡此活動共同支持「讓環保成為一種生活態度。」

2013.09.29clean-3

被亂丟的塑膠、瓶罐等垃圾,下雨天很可能成為道路積水的元凶

雖然政府提出的資源回收計畫的確見效,全台垃圾回收率已達41.88%,但反觀許多國家已禁用塑膠袋或改用生物分解購物袋,台灣在邁向「資源循環零廢棄」之路上還有許多可精進的地方。

美國人道主義者L. 羅恩 賀伯特曾建言,關心地球,從自家庭院開始。活動發起人莊凱仲表示,人工垃圾隨處可見,這些不易分解的垃圾所造成的生態及環境破壞,可能已超過人力所能負擔的程度。回收再利用是一個途徑,但減少使用不環保材質,或許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

 


品德教育深根  大人小孩皆受惠

品德教育深根 大人小孩皆受惠

為幫助學童能夠從小建立道德品格觀念,雲林縣一位國小教師在推廣品德教育上,至今已有五、六個年頭。因為她的努力不懈及堅持下,許多學童們從中受惠,此外,家長們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一次因緣際會,這位國小教師—楊淑娟閱讀到美國人道主者L. 羅恩 賀伯特先生所著作的「快樂之道」一書,當時深為書中21條生活守則所感動,在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多年後,她察覺到社會上越來越多人的道德感淪喪,她決定改變這樣的狀況,心中的種子萌芽,開始貢獻一己之力,為學童鋪設一條「快樂之道」,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邁向快樂人生的道路。

她在教育「快樂之道」時,搭配社會時事和學生討論,讓他們有機會去觀察現況。此外,也鼓勵他們提出改善現實情況的方法,進而體悟到:當一位有品德的人其實並不難。她發現班上學童更加懂得包容與尊重他人,令她備感欣慰。

有一位學生家長在看了「快樂之道」後表示:「這是一本很棒的教材,不僅教育孩子,也能夠教育大人。我想每個人以身作則來影響孩子,社會將會變得更加祥和與理性。」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

 


高市「師生共行品德教育」講座,深受國小師生喜愛

高市「師生共行品德教育」講座,深受國小師生喜愛

日前,高雄市鳳山區一所國民小學邀請親職教育專家林妙香講師,提供一整天另類的「師生共行品德教育」講座,深受近400位師生的喜愛。

上午時段,林講師教育該校中高年級300多位學子,如何創造能力、擺脫壓力的好方法,獲得學生熱烈回響。她引導學童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樹立一個好榜樣,進而成為一位有能力的人。一位五年級的陳同學表示,他可以從小地方做起—把字寫工整及打掃環境時認真、不馬虎,就是樹立一個好榜樣。

下午時間,林講師則為該校教師,提供數種與孩童有效溝通的方法及分享生活化的例子,讓參與教師受用無窮。其中一位呂老師開心回應:「聽完這場講座,使我心靈提升許多,讓我有更多好方法去幫助班級的孩子。」平日忙於處理學生問題的學務主任-陳老師也表示:「林講師分享許多教育妙招,而這些方法能使我在處理學生問題時,不再感到複雜。」

林講師表示:「孩子怕的不是壓力,而是沒有能力。許多大人不小心用錯誤的方法,造成親子溝通不良,孩子便會產生叛逆行為,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她也引述美國教育專家L. 羅恩 賀伯特先生的《快樂之道》理念-「愛孩子並幫助他們」、「敬重並幫助你的父母」,讓師生們體會互助互愛的理念。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



育人先育己,抑鬱青年做公益快樂展長才

育人先育己,抑鬱青年做公益快樂展長才

嘉義市育人國小日前舉辦「育人花香情、溫馨滿鄰里」圓滿展現學生可愛的技藝,除此之外亦有嘉義、高雄、雲林等地的民間公益團體支援,讓溫馨的活動增添了不少趣味。就有一位曾患有抑鬱的大學生楊志遠,準備了苦練多時的近景魔術表演,透過公益演出教導學子品德觀念,另類宣導頗為吸睛。

抑鬱生表演魔術 教導童「做個能幹的人」

在山達基教會辦理的品徳教育宣導攤位上,魔術師優雅的表演著拿手好戲,吸引上百位師生駐足觀賞,在一段又一段精采的表演後,楊同學耐心的解說遵守良好的品徳規範如何讓自己快樂。有趣的宣導方式贏得在場家長師生的讚賞。

看似開朗逗趣的魔術師卻有著不為人知的過去。出生在傳統家庭的楊志遠,從小過著「正常學生應該要有的生活」,每天迎接著上學、補習班、考試的循環。高考後進入理想的學系。滿心期待的大學生活,卻發現現實不如預期。

「脫離束縛的枷鎖,卻不知道如何展翅飛翔,對未來的迷茫,讓我陷入混亂」楊志遠如此表示。

對人生不抱持目標,一天比一天憂鬱的志遠,因緣際會下接觸了雲科大的魔幻社,對自我沒信心的志遠隨著苦練,搖身一變為魔術專家,開始在公開場合中演出,將歡樂帶給數百人,一次次的成功表演也建立了志遠自信心。

楊志遠表示,曾看過一本品德教育的書名為「快樂之道」作者是一位美國人,教育人們要做個能幹的人,才能邁向快樂的道路。現代很多人因為缺乏專長、理想而不快樂,進而衍生社會問題。我希望更多人能透過讓自己成為能者而貢獻社會,幫助他人。

體認當志工的快樂,望拋磚引玉,讓服務學習更有意義

自教育部規定大學生必修服務學習課程後,各類志工團體如雨後春筍,但卻讓一些學生開始追逐「志工時數」。據教育部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的初衷,服務學習的核心倡導「從實做中學習,用所學實做」,時下志工服務學習機會雖包羅萬象,但越來越多參與服務學習的學生卻不知服務為何,為何服務。

楊同學表示,「我喜歡幫助,但若我的所學無法真的幫助社會,那從事志工的價值在哪裡?」

未曾想過服務學習與生活的聯接,不懂得當志工有何意義,直到一個契機的出現,改變了他人生的軌跡。他說,「在接觸山達基教會之前我從來沒有做過志工。」 原本性格內向、思想悲觀,對人生充滿困惑、抱怨,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站在舞台上傳達人生理念。

「在教會一次次志工活動帶動下,我才發現我需要幫助社會,我想要有能力貢獻社會,因為那是我的責任。」

楊同學參加志工服務不過一年,卻曾頂著炎炎夏日在墾丁春吶期間發送一本本的反毒手冊,也曾因見識到國際弱勢族群非人道的生活而捐獻一己之力,還至台北參加亞洲青少年人權高峰會議,與國際青少年人權志士交流。

此次參與嘉義市育人國小文藝芳鄰活動,志遠就號召同學一起前來幫助。楊志遠表示,育人國小校方非常有心,常見校方為學童舉辦文藝活動為學生注入許多生命力,此次亦希望藉由人道主義者 L. 羅恩 賀伯特的名言:真正「上天所賜予的禮物」也許就是有潛力成為一個能幹的人。期許學生要活的有意義,能服務社會,才能享受社會。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