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山達基人見面
山達基人來自世界各地,各自有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包括醫師、教育人士、發明家、運動員、演員、音樂家、學生、攝影師、企業主等。
想要瞭解山達基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莫過於聽他們親口告訴你。因此,我們製作了一系列簡短的紀錄片「與山達基人見面」,簡介教會成員的生活和工作。
山達基人來自世界各地,各自有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包括醫師、教育人士、發明家、運動員、演員、音樂家、學生、攝影師、企業主等。
想要瞭解山達基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莫過於聽他們親口告訴你。因此,我們製作了一系列簡短的紀錄片「與山達基人見面」,簡介教會成員的生活和工作。
山達基(Scientology):拉丁文 Scio 是「知道一詞的最完整意義」,而希臘文 logos,意為「研究」。山達基的意思是「知道如何知道」。
山達基是二十一世紀的宗教。包含了龐大的知識體系,延伸自特定的基本真理,主要的有:人是精神個體,具有非常大的能力,遠遠超出他一般的想像。他不僅有能力解決他自己的問題、完成他的目標和獲得長久的幸福,他也能夠達到之前無法想像新的覺察力狀態。
無論是以哪一種形式,所有偉大的宗教都希望精神自由──一種免於物質限制與悲痛的自由狀態。然而,問題總是:一個人要如何達到這樣的狀態,特別是當人仍然活在狂亂以及壓得人喘不過氣的社會中呢?
雖然現代生活的問題看似複雜而龐大,但是,山達基主張那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基本上都是簡單的,而且每個人都可做到。溝通與人際關係的困難、煩人的不安全感、自我懷疑和絕望──每一個人天生具有邁向自由的潛能,免於這一切的紛紛擾擾。
山達基提供了通往更大自由的路徑。
戴尼提(Dianetics):希臘文Dia意思是穿越,希臘文nous意思是心靈或靈魂。
為了要能夠確切了解如何使用山達基,應該要先知道L. 羅恩 賀伯特研究軌跡上的事,以及山達基的先驅──戴尼提。
戴尼提是一套能夠幫助減緩不想要的感覺和情緒,不理性的恐懼和身心性疾病(疾病的引起或惡化是由心理壓抑所產生)的方法。
最準確的描述是靈魂透過心靈對身體的影響。
一九五○年之前,當時盛行的科學思想斷定一個人的心靈即是他的腦,換言之,是由許多細胞與神經組成,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了。這種思想不僅認為人的能力無法改善,也相信因為大腦皮質的組成,人的人格同樣也不能改變。不過,這些理論是不正確的,由於科學從未去發展出對於心靈有用的理論,因此,也沒有解決有關心靈問題的方法。
L. 羅恩 賀伯特用《戴尼提:現代心靈健康科學》改變這一切。一九五○年這本書的出版,標示出人類探求真正瞭解自己的歷史轉捩點。
就像山達基一樣,戴尼提的基本原理容易學習,也能清楚證明,而現在每一部份都像在一九五○年首次發表時一樣有效。
在網站的這個部分,你會熟悉戴尼提的基本概念、它的運作方式、戴尼提的目標,並且瞭解「清新者」的狀態。
衝突或寬容、合作或對立、愛或恨,這些是日常生活和國際事務都會遇到的問題。
儘管善意的人會想要以他希望別人對待他的方式來對待別人;然而,通常都不是這樣。
觀賞影 愛與恨──什麼是偉大?
[media id=14 width=640 height=480]
《快樂之道》共有21條守則,每一條都基於以下這個事實:你的生存取決於他人的生存;如他人無法生存,那麼生命就沒有歡喜與快樂可言。
自從這本書寫成以來,20多年來已經把八千多萬本發送到人們手中,激發這世上前所未見的運動。但利用這本書能做到的事還很多。因此,在2003年,快樂之道基金會國際總部於加州格蘭岱爾市開幕。
教育人士、公司主管、立法者及達官顯要,在此學習如何運用《快樂之道》,讓他們的社區、企業及國家受惠。為應付不斷成長的需求,總部設有印刷的設備,依照數量印製,可提供超過90種語言的版本。
為了闡釋書中的守則,山達基教會進一步贊助、製作和播放一套戲劇性的影片,將書中的內容呈獻出來。這些影片呈現出本書的精神:透過慈悲與關懷的美德,引領人們朝向更快樂的生活。這些美德是文明社會中,每個人珍視的價值。此外,更設計教育人士指南及教材,以配合在教室中,使用這些影片。這些教材可供全球各地的人士索取。
最近,21則《快樂之道》公益短片在不同的媒體天天播放。包括:芝加哥的市內巴士、薩摩亞的橄欖球比賽、中美洲的食物廣場、以及七個洲的各大電視台。
快樂之道基金會分會,現已遍佈135個國家。此外,許多致力於改善道德標準的團體代表,也採納這本書,並加以使用。有各式各樣的機構組織,如:宏都拉斯國家警察、菲律賓紅十字會秘書長,加州種族平等協會會長等,他們均已開始採用,並發放個人化設計的小冊子。再舉一個應用範圍更廣的例子:哥倫比亞國家警察現在使用《快樂之道》小手冊,訓練所有警員,並廣泛發送給哥倫比亞人民。
《快樂之道》共有 21條守則,每一則都依據以下的原則:你的生存取決於他人的生存;如他人無法生存,那麼生命就沒有歡喜與快樂可言。
為了闡釋這些守則,山達基教會贊助、製作和播放一系列相呼應的公益短片。同樣也製作了一套戲劇性的影片,將書中的內容呈獻出來。這些影片呈獻出本書的精神:透過慈悲與關懷的美德,引領人們朝向更快樂的生活。這些美德是文明社會中,每個人珍視的價值。
2003年10月4日,商業領袖、執法人員和政府官員齊聚加州格蘭岱爾市,參加快樂之道基金會新國際總部的開幕典禮。
全球共有250個快樂之道分會,分布在150國,基金會是中央協調點,同時基金會還負責監督小冊子在全球分發的規模。
快樂之道基金會發起並支持草根性的活動,特別是在危險地區。
www.thewaytohappiness.tw
山達基的核心思想是:所有人類都被賦予不可被剝奪的權利。因此,山達基人為《世界人權宣言》奮戰已超過50年。
今日,山達基教會支持全球最大的非政府資訊活動,向全球宣傳《世界人權宣言》。
教會的人權活動,贊助各團體與活動,並在82個國家,提供教材給個人、團體及政府單位。
《什麼是人權?》手冊,以任何人都能了解的方式,教育青少年和成人《世界人權宣言》中的30條權利。
2006年,山達基教會製作了30則公益短片,說明《世界人權宣言》中的30條權利。
學習指南、活動手冊、以及教育人士的教室套組,提供教師、人權團體及政府有效的工具,教育青少年及成人他們的人權。
裡面還包含紀錄片《人權的故事》,並以公益短片、小手冊及教育人士教材加以輔助,做為更進一步的工具,提升所有人在人權方面的意識。
人權是建立在尊重個人的原則之上。其基本假設是,每個人都是有道德的、有理性的,應該獲得有尊嚴的對待。之所以叫做人權,因為它們屬於所有人。雖然只有國家或專業團體擁有他們特定的權利,但是人權卻適用於每個人。
當要人們說出他們有哪些人權時,多數人會說有言論自由、宗教自由,也許還有其他一、兩個。毫無疑問的,這些是重要的權利,但是人權的範圍非常廣,它們意味著選擇與機會。它們意味著獲得工作、選擇生涯、選擇伴侶和扶養小孩的自由。它們也包含到處旅遊的權利,以及工作獲得報酬的權利,而不受任意解雇所騷擾、虐待和威脅。它們甚至包含休閒的權利。最重要的,人權是人們珍惜他們生活中每件事的基礎。如果沒有人權,長久的快樂是不可能的,因為個人安全、自由、和機會都因此消失。因此,各個種族長久以來,已經認知到對人權的基本重要性,也努力要將它清楚地表達出來,並加以捍衛。早在「人權」這個詞存在之前,男人和女人就為了這些原則在掙扎、搏鬥並因此死亡。
《世界人權宣言》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人權文件。它的頭一段強烈肯定了現代人權體系的核心原則:「對人類家庭所有成員的固有尊嚴及其平等和不移權利的承認,乃是世界自由、正義與和平的基礎。」
為了廣泛提升對《世界人權宣言》裡,30條不得剝奪權利的意識,山達基教會贊助公益短片的製作,以說明這些權利。
每一則公益短片都經過專門設計,讓年青人了解這些基本人權。
藉由這麼做,明日的世代將不需要重蹈昨日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