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山達基高雄機構 | 2012 | 人權宣導, 校園活動, 講座活動
樹德家商對於學生多元發展十分重視,除了創造環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也積極安排各類校外講座,提升學生價值觀、國際觀。近日,學校邀請山達基教會志工講師董正隆為餐飲及模特兒科系學生演說「什麼是人權?」,期許學生透過演講瞭解生而為人的權利、義務。有別於教條式的演講不只讓學生聽得興趣盎然,也讓百位高中生理解人權需要身體力行。
演講中講師為使學生能快速吸收,以自身年少時的趣談為例,搭配幽默風趣的演講風格,使得原本嚴肅的議題蛻變成輕鬆易懂的小品。短短30分鐘的講座,不只讓學生瞭解真正的人權是什麼,也洗滌了學生以往對人權的誤解。
演講最後,講師引用美國人道主義者L. 羅恩 賀伯特先生的論點「人權必須要落實,而不能只是理想。」許多學生因此分享說「要好好珍惜自己應有的權利」、「人權,從尊重他人開始」、「今天我所看到的一切(人權),我要告訴更多人」、幾近全部學生皆認識到人權牽涉範圍甚廣,決定從自己開始努力耕耘,為人權發聲。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
by 山達基高雄機構 | 2012 | 人權宣導, 校園活動, 講座活動
現今社會真正知道1948年聯合國寫下的世界人權宣言30則的人,屈指可數。更多自認為懂「人權」的人,到處欺負別人、罵別人卻喊著「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有表達的自由啊,我就是要罵你『豬』,你想怎樣?」、「憑什麼禁足我?我有行動的自由!」
近日,高市一所科技大學,特別邀請台灣人權大使莊凱仲,為150位與他年紀相仿的大學生們宣導「什麼是人權?」。當學生們被問到「落實人權時有遇到什麼阻礙?」,一位同學說:「幫忙伸張正義會怕自己成為壞人的下一個目標。」張同學說:「沒有人願意聽你說人權的重要性,因為大家不想惹事上身。」林同學更表示:「他人對人權有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難以改變。」
人權大使莊凱仲為使大學生點燃落實人權的勇氣,因此特別安排播放拍攝手法細膩的人權影片,深深吸引他們的目光,短短不到2分鐘的內容,感動百餘位學生。引起他們共鳴的同時,也釐清社會對「人權」的錯誤解讀。林同學說:「原來人權是為了讓我們和平共處而存在,我要讓更多人知道什麼是人權。」彭同學表示:「了解人權,讓我更懂得要將心比心去幫助需要的人。」
講師莊凱仲有感而發,台灣在人權教育上還有待加強。太多人權侵犯的問題其實是源於知識的不足,因此我決定要做到人權第29條—責任,為社會做點事。就如同美國人道主義者L. 羅恩 賀伯特所說:「人權必須要落實,而不能只是理想。」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
by 山達基高雄機構 | 2012 | 快樂之道
近日,由台灣鐵人三項有限公司及台灣耐力運動協會主辦的2012年70.3英哩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吸引國內外近兩千人參與,於恆春半島圓滿落幕。除了外國朋友特別遠渡重洋來台揮汗參賽外,特別就有一群遠從墨西哥而來的老外,打著「The Way To Happiness(快樂之道)」的旗幟,希望給景氣低迷、辛苦工作的台灣人民一個溫暖的快樂打氣。
發起這場活動的墨西哥藉年輕媽媽Vanessa Cordero與先生在台灣長期經營自行車公司,由於體會台灣人民的善良與熱情,多年來一直想要表達對台灣的愛。今年鐵人三項國際賽事特別邀請其家族一起來台參賽觀光外,更藉此機會全家一起發送「快樂之道」小冊子給每一位參賽的運動員與當地民眾,一眨眼便觸及了500位台灣人的內心。
來自柯德洛(Cordero)家族的這群墨西哥外國朋友,長期在墨西哥推廣美國人道主義者L. 羅恩 賀伯特先生所著《快樂之道》一書,其中包括21條如何使一個人快樂生活的方法,像是敬重並幫助你的父母、愛孩子並幫助他們、做個值得信任的人等,已經有效增加該國人民快樂度,同時降低犯罪率。於是他們還特別向當地的山達基教會索取中文版小冊,希望讓台灣人民擁抱快樂。
其中柯德洛(Cordero)父子檔Jose Cordero、Christian Cordero和朋友Justin Van Rod,組成了一支「快樂之道」團隊,參加鐵三角接力競賽(游泳1.9公里、自行車90.1公里、路跑21.1公里),在時限內完成艱鉅的任務,榮獲獎牌同時受到觀賽者的歡呼。
發起人Vanessa表示:「許多台灣民眾從我們手中接收到這本中文的《快樂之道》時,感到相當驚訝、有趣且開心。我喜歡台灣人,因此我希望透過這個活動,散播正面的訊息,帶給更多台灣人快樂與幸福。」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
by 山達基高雄機構 | 2012 | 快樂之道, 講座活動
近日,高雄市鹽埕區一所國中舉辦校慶之際,邀請嘉義之音廣播電台主持人林妙香,她同時是一位親職教育專家,為100多位家長說明如何和孩子擁有良好溝通的妙招,獲得家長大力讚賞。
國中青少年正值血氣方剛,不願受到家長制約、愛與父母辯論,孩童為了展現自我存在的價值堅持反對,常常讓長輩怒火攻心、氣急敗壞,無法順利與孩童溝通。而親職教育專家林妙香提出,父母若想要改善孩童情緒管理及人際關係就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為。

林講師在這場演講中提出,孩子的叛逆行徑或不良行為,是由於接受到環境中的錯誤資料或缺乏正確資料。林講師表示,想要解決這些的問題一定要學會如何和孩子溝通,找出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此外,孩子其實一直在觀察父母的作為,故家長要身教與言教一致,若沒做到就會造成孩子認知上的錯誤,而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林講師也提供數種與孩童溝通的方法,甚至與該校校長配合示範,生活化的例子,使參與家長皆認為受用無窮,其中一位家長甚至打趣說:「這場活動應給予99分,剩下1分的不足是因時間太短。」另一位吳姓家長也表示:「我瞭解到和孩子要如何對話,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先聽孩子說。」
協助辦理本活動的山達基教會公關部門人員蔡宜郡小姐會後表示,美國教育專家L.羅恩 賀伯特在其著作《快樂之道》一書中提到:「有一個很有效的方法:試著去成為孩子的朋友。孩子們真的需要朋友。試著去找出孩子真正的問題,並且在不粉碎孩子自己的解決方法的前提下,幫助他解決問題。」國中生因課業壓力大容易受影響,情緒較不穩定,此時家長若不能圓融處理就容易產生誤解。盼望家長們不要拘泥於制度式教育,和孩子培養良好的溝通管道,才能真正幫助下一代成長。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
by 山達基高雄機構 | 2012 | 人權宣導, 校園活動, 講座活動
「長那麼胖,跑步一定很慢!我才不要跟你一組」、「他長得好怪喔,我們不要跟他玩」、「他媽媽是撿破爛的耶,好丟臉喔!」…。日常生活中,民眾三不五時會聽到類似的話,卻不自知這已違反了1948年聯合國寫下的世界人權宣言第二條—「不要有差別待遇」。日前,在高市鳳山區一所國小,近70位的小四生聽了一場「什麼是人權?」演講後,高達8成的學童表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要好好對待別人。」
學童們在看青少年人權短片時,個個眼神專注,深怕錯過了任何畫面。看到不平等的橋段時,有些同學皺眉,有些同學則是嗤之以鼻。因此,當講師問學童們「在影片中看到了什麼不對的地方?」時,學童們爭先恐後地搶答:「長得矮被笑」、「個子小,大家都不跟他一組」、「高個子都排擠矮個子」等。
即使這些學童年僅10歲,但他們已學習到該如何對待他人。謝同學表示:「我學到了可以接受不同的人。」;李同學說:「我覺得不能以外表看內心」;陳同學認為:「每個人本來就有權利,要尊重人。」
講師洪琬茹表示:「身處在文明社會的我們也可以想想,如果你恰好是別人指指點點的主角,你的感受會是如何?遇到別人被不平等待遇時,你又是如何回應?如果我們可以做到美國人道主義者L. 羅恩 賀伯特所說:『人權必須要落實,而不能只是理想。』 那將會收起許多歧視的目光,這個世界才算是達到真正的平等。」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