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鳥松國小學童學習尊重及包容  熱情響應3/21「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高市鳥松國小學童學習尊重及包容 熱情響應3/21「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

3月21日是聯合國所訂定的「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山達基教會人權部門來到高雄市鳥松國小舉辦「種族不分你我他,平等對待成一家」人權教育宣導活動,教導學童學習尊重、包容彼此之間的不同。

校長蕭秀英表示:「鳥松國小是個充滿多元文化的學校,不少家長來自各個國家,像是越南、美國等地,而有些學生家庭環境非常優渥,也有些學生的家庭環境相當弱勢,但是教師們都會引導學生關懷弱勢,包容彼此之間的差異性。」

為響應這個特別的節日,山達基教會人權講師許謹麗介紹「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的由來及宣導「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讓學生了解到種族間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學生紛紛簽署表示自己將會把人權落實於生活中,減少衝突及霸凌事件的發生;學生們也開心呈現自己和家人或同學的合照,張貼在校園的中廊,表達對不同膚色、種族、家庭背景的尊重。

許講師表示辦理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希望讓學生獲得人權的意涵,學習平等相待,促進校園和諧的氛圍,達到友善校園之目標。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

 


響應「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人權守護大使學生代表走上街頭表心聲

響應「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人權守護大使學生代表走上街頭表心聲

為了響應3月21日的「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山達基教會人權部門特別邀請兩位人權守護大使學生代表林佑群(大學代表)及王宥薰(高中代表)走上新崛江街頭向民眾宣導人權的觀念外也表達落實人權,減少霸凌與歧視的心聲。

許多來往的民眾主動參與這場活動來瞭解人權訊息,同時也在簽署單上簽名支持,不少民眾直呼這活動非常有意義、人權訊息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有一名來自馬來西亞的Sharon女士向人權守護大使表示:「台灣、大陸、馬來西亞…等國家本是同膚色、同祖先,彼此包容與尊重是相當重要的。我想這場活動會讓更多人懂得人權並去關懷、包容彼此。」

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南部地區,外籍配偶多以印尼、越南為主要的國籍,而迎娶來自這些國家的配偶之國人,經濟上屬於弱勢,因此外籍配偶與所生之子女在適應上,屢屢發生障礙與歧視。

因此他們除了發起街頭簽署外,也將在3月21日當天至高雄市鳥松國小舉辦一場「種族不分你我他,平等對待成一家」活動,來呼籲學童們尊重並關懷與自己不同的族群。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

 


人權活動

人權活動

使人權成真的全球計畫

山達基的核心思想是:所有人類都被賦予不可被剝奪的權利。因此,山達基人為《世界人權宣言》奮戰已超過50年。

今日,山達基教會支持全球最大的非政府資訊活動,向全球宣傳《世界人權宣言》。

教會的人權活動,贊助各團體與活動,並在82個國家,提供教材給個人、團體及政府單位。

《什麼是人權?》手冊,以任何人都能了解的方式,教育青少年和成人《世界人權宣言》中的30條權利。

2006年,山達基教會製作了30則公益短片,說明《世界人權宣言》中的30條權利。

學習指南、活動手冊、以及教育人士的教室套組,提供教師、人權團體及政府有效的工具,教育青少年及成人他們的人權。

裡面還包含紀錄片《人權的故事》,並以公益短片、小手冊及教育人士教材加以輔助,做為更進一步的工具,提升所有人在人權方面的意識。

www.humanrights.com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



什麼是人權?

什麼是人權?

人權是建立在尊重個人的原則之上。其基本假設是,每個人都是有道德的、有理性的,應該獲得有尊嚴的對待。之所以叫做人權,因為它們屬於所有人。雖然只有國家或專業團體擁有他們特定的權利,但是人權卻適用於每個人。

當要人們說出他們有哪些人權時,多數人會說有言論自由、宗教自由,也許還有其他一、兩個。毫無疑問的,這些是重要的權利,但是人權的範圍非常廣,它們意味著選擇與機會。它們意味著獲得工作、選擇生涯、選擇伴侶和扶養小孩的自由。它們也包含到處旅遊的權利,以及工作獲得報酬的權利,而不受任意解雇所騷擾、虐待和威脅。它們甚至包含休閒的權利。最重要的,人權是人們珍惜他們生活中每件事的基礎。如果沒有人權,長久的快樂是不可能的,因為個人安全、自由、和機會都因此消失。因此,各個種族長久以來,已經認知到對人權的基本重要性,也努力要將它清楚地表達出來,並加以捍衛。早在「人權」這個詞存在之前,男人和女人就為了這些原則在掙扎、搏鬥並因此死亡。

《世界人權宣言》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人權文件。它的頭一段強烈肯定了現代人權體系的核心原則:「對人類家庭所有成員的固有尊嚴及其平等和不移權利的承認,乃是世界自由、正義與和平的基礎。」

www.humanrights.com/zh

 

◢ 牛津能力分析 | 線上書局 | 免費線上研修 ◣